|
||
經藏網絡中文繁體版﹕佛教新聞 |
塔.佛.浮屠《大公網》 文: 廖楚強 • 2006年7月29日, 星期六古書上常常把「塔」、「佛」、「浮屠」三個名詞混為一談,概念含糊不清。中國最早的一部權威性字典,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塔,西域浮屠也。」從此以後,歷代著述,幾乎都把「浮屠」(或作「浮圖」)解釋為塔。如說某某人的功德勝造「七級浮屠(塔)」。這裡所說的浮屠,就是塔。 其實浮屠和塔為兩碼事。浮屠不是塔。這些都是從古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名詞。「浮屠」,梵文為「Buddha」,應譯為「佛陀」或 「佛」。原來「佛」字就是由這個「Buddha」翻譯成漢文的。《後漢書.西域傳.天竺》:「某人弱於月氏,修浮屠道,不殺伐,遂以成俗。」李賢註:「浮圖,即佛也。」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漢言覺,將悟群生也。」由這些資料來看,「浮屠」正確的解釋應為 「佛」或「佛教」。而在梵文中,「佛」和「浮屠」或稱「佛屠」、「佛陀」,其音相同,都是從「Buddha」中翻譯過來的。 至於「塔」,則是另外一個意義的詞。在古印度梵文中,「塔」稱為「Stupa」,和「浮屠」中的梵文「Buddha」,根本是兩個不同意義的詞。《法苑珠林》把這個Stupa譯成「窣堵波」或「塔婆」。這才是真正的「塔」(不是「浮屠」)。 根據《法苑珠林》的解釋,「塔」(即「窣堵波」)是廟的意思。廟者貌也,是把佛家的功德,形象地建造一個外貌(「廟」),以供世人的憑弔和紀念。這種「塔」的概念和功能,有如近代的「紀念碑」、「紀念塔」、「紀念堂」之類的建築物。但在印度和西域各國,最初的「塔」是作為佛家的「墳墓」用的,後來又專門用來收藏舍利和經卷之用。其建築結構也非常單純。但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印度那種原始的「塔」,和中國的建築藝術相結合,加之又為中國歷代的封建統治階層所利用,塔的形制和功能,就遠遠的超出了印度「窣堵波」的範圍了;並且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藝術風貌。漢朝以前,我國是沒有塔的。漢武帝經略西域,從西域諸國開始傳進來了印度的佛教。以後我國便開始出現了一些佛教的寺廟和佛塔。《後漢書.陶謙傳》中記載了東漢時期徐州建造了一座「浮屠寺」,此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史家認為這大概是我國「木塔」的開始。因為既然漢朝的字典《說文解字》把「浮屠」解釋為「塔」,那麼當時的「浮屠寺」就應該是「塔寺」了。 上古時期的塔,是佛教中的附屬物。隋唐以後,我國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塔的建造也逐漸從一個寺廟附屬物的地位突破出來,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建築單元。而且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地區,都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塔。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和發展,它也成為我國封建時代古典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當然也和其他許多的文化遺產一樣,其中卻凝結了許多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淚! 時至今日,科學昌明,當然不會有人再去造塔,再去提倡什麼封建文化了。不過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全國保存至今的許多古塔,卻表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卓越成就。 網址: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6/07/29/TK-600224.htm 網絡佛教要聞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
一瞥娑婆 臺灣 臺南慈中校長率師長參與新營安心家訪 慰問受災鄉親 美國 芝加哥佛教藝術之旅 佛教之美 啟發智慧 台灣 東初禪寺「Metta 」夏令營 親子共學慈心觀 台灣 台南大愛幼兒園畢典看見慈濟人文教育的用心 台灣 大愛傳承家風 慈大無語良師用生命守護生命 馬來西亞 慈科大「元素漂流記」巡演 吸引星馬萬名觀眾 日本 臺灣對日震災關懷 慈濟顏博文執行長赴日發放 美國 國際佛光會北卡協會公益健走 120人共襄盛舉 台灣 善用工具與輸具 他們貼心將安心祝福禮送到家 澳大利亞 澳洲新州部長訪南天大學 肯定佛光山貢獻 印度尼西亞 印尼慈濟醫院正式啟用一週年 貧苦民眾不必遠赴國外求醫 莫三比克 梅圖希拉大愛屋全數移交 莫三比克總統親臨見證 台灣 閩南佛學院訪佛光山 緬懷星雲大師 台灣 佛光山寺 獲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 美國 北加公園山火 慈濟發放現值卡 99家庭受惠 台灣 《佛光大藏經‧儀志藏》 完成中國佛教史上首次清規之現代化整理 台灣 受星雲大師啟發 印尼企業家參訪佛光山 台灣 水上鄉社區淹水後復原 慈濟啟動全社區安心家訪 日本 日本能登賑災發放 慈濟帶來臺灣的「平安」祝福 波蘭 勇母背兒千里逃亡 受助助人善循環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Buddha sāsana.m cira.m ti.t.th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