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itaka network ... his life, his acts, his words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經藏網絡中文繁體版﹕佛教新聞

上一級

跨越時空e點通

宗教弘法的革命性轉變

報導: 羅智華  • 人間福報  • 2005年3月20日

結合網路科技的傳播方式,就像是為宗教帶來了另一種弘法的革命性轉變。網路科技的興起,不只影響了佛教的弘法改革,亦改變了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傳播面貌。尤其是近十年,網路更帶動了整個世界宗教的發展,在傳統的弘法方式外,開啟了另一道通往宗教文化殿堂的入口。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師,曾經為了研究佛教經典,而到各地參訪名師。後來因有感於各家說法不一,無法確切解答心中疑問。為了尋求答案,玄奘大師毅然決然不辭千里西行求法,啟程前往佛教發源地,距離中國長安有千百公里遠的印度取經。

坐擁科技 就地參學
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經艱辛,才到達目的地。並從當地帶回來多部大小乘佛教經典。一趟艱難的西方取經之旅,讓玄奘大師不只解答了自己內心的疑惑,也促進了唐代佛教的蓬勃發展。

然而,隨著時代的轉變,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現代人若想要了解佛教經典、解答疑問,可就幸福多了。不用再像玄奘大師那樣辛苦地到印度取經,只要透過宗教網站、電子佛典就可以輕鬆解惑;而拜科技進步之賜,不只促進了網際網路的發達,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型態。

透過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將世界的距離縮小了。過去我們若想要與身在美國的親朋好友通訊,得透過長達十天、半個月的航空書信往返,如今只要透過電子郵件,就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就將問候與祝福送到親友心中,節省不少時間。此外,網路科技亦為許多行業帶來變革、注入一股新活力。

網路道場 無遠弗屆
而今,這股科技熱潮更延燒至已經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傳統佛教,讓佛法經義可以於彈指之間心領神會。這些年來,國內各地的一些道場、寺院,紛紛在網路上架設網站,將相關活動訊息與寺院沿革歷史放到網站上,供民眾瀏覽。讓身在台北的民眾,即使不出遠門,也能在家中透過電腦與網路,一睹台南名寺古剎的宗教風采。

此外,這些年來,國內幾個為人所熟知的佛教弘法重鎮,亦相繼透過有系統、有組織的全球性網站,串聯位於世界各地的分別院,將各種佛教訊息傳達給身處全球各國的廣大信眾,達到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弘法境界。

以佛光山全球資訊網為例,進入首頁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色彩鮮豔、佛味盎然的活動照片。

最上端的點選列,清楚列出「佛光新聞網」、「佛光山寺」、「開山宗長」、「弘法事業」、「國際佛光會」、「網路資源」、「相關網站」等項目,每點選其中一項,就能開啟一連串的無限資訊與驚喜。

佛光資訊 包羅萬象
例如「佛光新聞網」就提供了來自各地道場的最新活動與即時新聞,讓想要參加活動的民眾可以獲得適合的訊息;而新聞查詢資料庫則收集了這幾年來的佛光新聞,只要輸入欲查詢的年月日,想看的新聞立刻就跑出來,相當方便。

「開山宗長」則涵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大事年表、著作總覽、文集介紹、雲水三千,另外還提供大師墨寶圖案的下載,藉此讓民眾更了解星雲大師五十年來走過的弘法之路與踏過的一步一腳印。

另外,對以文化宏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為宗旨的佛光山來說,文化與教育亦扮演重要角色。像是「弘法事業」選項中就詳細介紹佛光山的文化體系與教育機構,例如佛光緣美術館、人間福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以及男女眾佛學院、均頭國中、南華大學等單位,只要一一點選進入,就可看到詳細介紹。

而喜歡閱讀的民眾,亦可透過佛光山全球資訊網,點選佛光文化、香海文化等文化體系,即可網路訂購星雲大師的《迷悟之間》、《中國佛教高僧全集》等書籍。讓愛書人即便不出門,也能徜徉於佛教的書香世界中。

線上祈福 心心相契
在眾多網路資訊中,最受年輕信眾青睞的就是佛光山所推出的「佛光e卡」、「線上祈福」、「佛光祈願燈」、「線上抄經」、「線上佛學問答」等內容了。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佛光山全球資訊網瀏覽的年輕信眾陳玉蓉表示,身為佛教徒的她,喜歡透過圖案可愛逗趣的佛光e卡,和好友互通訊息。另外每當朋友考試、生病時,她還會透過線上祈福方式將祈願文連同心中祝福傳送給另一端的親朋好友。對她而言,這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與好友的另一種溝通方式。

她笑著表示,有時候她將佛光e卡寄給非佛教徒的朋友,收到的人還會驚喜地問她這是打哪來的可愛卡片。而屬於七年級生的國際佛光青年團團員楊雅淑,亦認為透過網際網路的傳播方式,可以讓更多已經習慣使用網路的年輕人,有機會認識佛教文化的豐富面貌。

佛光山齊步走 架構全山光纖網路

現任佛光山宗委會宗委、前都監院院長慧寬法師表示,星雲大師在多年前就曾經對僧眾說過,佛光山要將佛教弘法與現代科技相互結合,提供信眾一個更方便的學習管道。

因此,佛光山於民國七十四年開始成立資訊組、八十四年逐步建構資訊中心。在網際網路尚未蓬勃發展的那個年代,佛光山就已經開始架構全山的光纖網路、開啟結合網路科技弘揚佛法的開端,在當時造成不小的迴響。

海外信眾普認同
而隨著寬頻網路技術的日漸成熟,慧寬法師表示,科技弘法能做的事也就愈來愈多。為了讓更多信眾了解與參與佛教活動,佛光山於民國九十年開始推出線上祈福、點燈、抄經等內容,受到海外信眾的高度認同。

透過線上傳播,讓他們即使人不在台灣,也能在網站上為自己或家人點亮一盞祈願燈,從中獲得心靈上的平靜。此外,佛光山還會定期在大雄寶殿為線上點燈祈福者誦經、回向功德。

慧寬法師表示,隨著時代轉變與進步,傳統的佛教弘法模式也要跟著與時俱進。網路技術的發達,正好可以提供佛教傳播另一種便利管道,讓世界各國的信眾只要透過網站,動動滑鼠就能得知最新、最快的佛光資訊與活動。尤其對經常使用網路的海外信眾來說,更是方便;因此從佛光山全球資訊網創立至今,近年來已經有愈來愈多人上網瀏覽。

傳統儀式不偏廢
但對於佛教與科技的結合,慧寬法師亦語重心長地談到,網路科技提供的是一種迅速方便的傳播工具。但無論如何,弘法的目的終究是要回歸到信仰本質,透過各種傳播方式,幫助更多人認識佛教精神與佛教經典,從佛法中洗滌心靈、提升人生層次。

因此儘管網路再方便,某些傳統儀式仍然不能偏廢,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心領神會;就像有些人是因為參加法會,親身感受到現場氣氛與佛樂縈繞,才真正體會到何謂佛法的真諦與法喜充滿。

「結合網路科技的傳播方式,就像是為宗教帶來了另一種弘法的革命性轉變。」現任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系系主任劉國威表示,網路科技的興起,不只影響了佛教的弘法改革,亦改變了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傳播面貌。尤其是近十年,網路更帶動整個世界宗教的發展,在傳統的弘法方式外,開啟了另一道通往宗教文化殿堂的入口。

搭起一座溝通橋
身為知名宗教學者,劉國威對於科技與宗教的結合,抱持樂見其成的態度。他表示,這也為傳統宗教與年輕信眾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橋樑,因為使用的便利性提高,會促使年輕世代更願意去接觸與認識宗教的面貌。另外,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特性,亦有助於打破國家與種族間的界線。未來,說不定會有愈來愈多外國人因為網路傳播而開始信仰佛教。

不過,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劉國威表示,雖然網路提供取得資訊的高度便利性,但也因此容易取得錯誤的資訊。因此如何提高資訊的準確度,也就成為能否善用科技的重要關鍵,透過方便的傳播管道來弘揚「正法」,才是信仰的真正宗旨。

電子佛典數位化

隨著科技的演進,也讓擁有數千年「老歷史」的佛教經典產生「新革命」發展。除了透過網路吸取各種佛教資訊外,這幾年佛教經典的數位化,亦讓愈來愈多人想要鑽研佛典,像是內容豐富的《佛光山電子大藏經》,就是很好的經典閱讀管道之一。

另外,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成員的努力下,近年陸續發表了《大正藏》校勘版、《卍續藏經》數位化檔案與讀經工具,大眾並可透過網路下載、瀏覽、檢索。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委惠敏法師表示,運用現代科技於佛教傳播上,是未來的必然之勢。為了讓珍貴的傳統佛典,能夠被永久地妥善保存,讓往後的世世代代都能一直運用,佛典協會從一九九八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經典數位化的工作,希望藉此讓「佛教典籍電子化」,方便更多人使用與研究。

網站介紹: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http://www.fgs.org.tw/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  http://www.hsilai.org/etext/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http://ccbs.ntu.edu.tw/BDLM/index.htm
法鼓山資訊網  http://www.ddm.org.tw/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http://www.cbeta.org/index.htm

source: http://www.wfdn.com.tw/9403/050320/09-15/032009-1.htm



網絡佛教要聞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雲南﹕ 走進西雙版納 搶救貝葉經
北京﹕ 回望千年菩提路 抒寫中華文明史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台灣﹕ 大藏經數位化 隨身帶著走

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法國﹕ 著名人類學家癡迷亞洲佛教文化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Buddha sāsana.m cira.m ti.t.th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