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itaka network ... his life, his acts, his words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经藏网络中文简体版:佛教新闻

上一级

高贵而沉静内省 印度犍陀罗时代的佛像

文: 刘伟冬 • 星岛环球网 • 2006年7月19日, 星期三

犍陀罗时代的佛像

阿育王死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孔雀王朝也就随之瓦解,接下来的便是统治印度一百余年的巽伽王朝。这个王朝的诸位帝王都信奉婆罗门教,但他 们对佛教采取宽容政策,阿育王开创的佛教艺术也得到了发扬光大。印度早期佛教的几座重要的纪念物都建于巽伽王朝,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巴尔胡特和桑奇的窣多 波。窣多波意为佛塔,是用来收纳佛陀遗骨、遗发、遗齿的建筑物,其形制是用砖石砌成半圆球型,周围修筑栏楯及石门,栏楯和石门上一般都刻有浮雕。浮雕的内 容主要是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其目的在于装饰佛塔的同时给前来参拜的人们予以图像的教育作用。

公元1世纪前后,由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也是印度历史上一个强盛帝国,它的领土从印度西北部一直拓展到恒河流域。在贵霜时代,早期的 佛教即小乘佛教已向大乘佛教转变,普渡众生的思想深入人心。另外,贵霜帝国统治土地中的许多部分曾是亚历山大帝王的东方领土,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这样, 佛教艺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迎来了大造佛像的兴盛时代。在贵霜王朝统治下的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和北印度的马土腊最先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只用 象征手法表现佛陀的惯例,创造出了最早的佛像,这离佛教最初的创立已有500年了。

阿里托林寺壁画。丰乳细腰,体形成S形,此所谓犍陀罗艺术风格

一般来说,犍陀罗的佛像基本上是仿照希腊、罗马神像创造的一种希腊式的佛像,造型高贵冷峻,衣褶厚重,强调沉静内省的精神刻画,在马尔 丹出土的《佛陀立像》是犍陀罗艺术中的代表作品。它高1.42米,用青灰色片岩雕成,其头部造型非常接近希腊雕刻中的阿波罗,脸型轮廓分明,面貌清秀典 雅,鼻梁笔直修挺,眉毛细弯呈月牙形,眼窝较深,半闭的眼睛流露出深思内省的神情;嘴唇很薄,下巴丰满,耳垂拉长,顶上的发髻如同阿波罗头顶上的发髻,覆 着优美自然的波浪式鬈发。犍陀罗的这种佛像造型对后来的中国佛教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新疆一直到云冈的许多佛像造型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而马土腊佛像 则是参照本地传统的药叉雕像创造出的一种印度式佛像,造型雄浑,常常是薄衣透体,追求一种健康裸露的肉体表现,其代表作品是在卡特拉出土的《佛陀坐像》。 这尊佛陀脸型偏圆,面颊饱满,眉毛隆起,弯若弓形;双目圆睁,正视前方,有点咄咄逼人的态势,与犍陀罗佛像的那种双目微闭的安详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其衣着 也已不是那种衣褶厚重的罗马式长袍,而是轻薄欲飘的袈裟,通体传达出一种充满血肉和力量的强烈的生命感。另外,在南印度的阿马拉瓦蒂,佛教雕刻则更纯粹地 继承了印度本土的艺术传统,造型纤细柔美、神态活泼生动。

笈多王朝是继孔雀王朝之后建立的印度人统一的大帝国。这一时期,印度的社会经济发达,海上贸易兴旺,加上笈多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奖掖文艺 的政策,使当时的宗教、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得到全面的发展和空前的繁荣,佛教艺术也臻于鼎盛。笈多时代的佛教雕刻,在继承贵霜时代雕刻传统的基础上, 遵循印度本民族的古典主义审美理想,创造出了一种纯印度风格的笈多式的佛像,它在高贵单纯的肉体塑造中熔铸了深思冥想的宁静精神,使灵魂和肉体在美的意义 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代表着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

网址: http://www.singtaonet.com/arts/t20060719_282177.html



网络佛教要闻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江苏: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江苏,台湾成功举行

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
四川:慈济佛光第二批赈灾团相继抵川

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
四川:汶川大地震 中佛协号召赈灾 台佛团展开捐助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Buddha sāsana.m cira.m ti.t.thatu.